历史上,酒瓶多以“酱油瓶式”、玻璃材质、信息量少、不重装饰的简单样式呈现于世人面前。而在更早期,中国玻璃制作技术落后,玻璃材质的酒瓶基本上是靠进口,为“舶来品”,所以早期的玻璃酒瓶都俗称“洋棒子”。就是一般俗语也仍然把一瓶酒,说成是一洋棒子酒。
新石器时代至夏代,以陶器为主流,并出现了少量的铜器和漆器酒具;商周时期,随着青铜器的普及,铜酒具占了主导地位,陶器退居“二线”;秦汉时期,盛行漆器,并出现玉酒具;
从魏晋到唐宋明清时期,瓷酒具一直稳坐霸主宝座,美酒与陶瓷都是我国值得大书特书的“国粹”,两者结合,使酒具增添了无穷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情怀。这一时期也有不少金、银、玉质的贵重酒具;
各种材质的酒瓶显示了各自的特性和风格。有的华丽珍贵,有的庄重大方,还有的轻盈体态。如镀金的七层宝塔瓶。镀铜的贵州老窖大炮瓶。贵州,广西利用当地的特产资源牛角和竹子制成各种特色酒瓶。
工艺酒瓶是否完整:完整的玻璃工艺酒瓶包括瓶体、瓶盖、瓶标,一些酒厂采用一次性防伪盖,打开瓶盖后因其遭破坏而丢弃,收藏者在开启瓶盖后要将瓶盖与连接物收好。
玻璃工艺酒瓶的身份:区别一种容器是否为工艺酒瓶,其的标记应该是酒标,因此收藏者千万不可损坏贴于瓶身上的酒标,毕竟它是证明此容器为工艺酒瓶的身份证。